首页

艾彩原创免费视频网站

时间:2025-05-29 23:35:35 作者:湖南慈利县一溶洞因排污被污染?官方通报 浏览量:69457

  插秧机一天可作业三四十亩地;无人机植保作业,一人一天可以管200亩地……

  3月19日,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种粮大户戴宏在家迎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习近平总书记。面对总书记对于农机具和春耕物资的关注,戴宏详细介绍了他家的“种粮装备”。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全国两会后的首次地方考察,习近平就深入田间地头,话农桑、察实情,其背后有着大的现实背景。

  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中国最大的国情。“中国人才几天时间没饿肚子?”“谁来养活中国?”习近平曾以此警示,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

  截至2023年,中国粮食生产已实现“二十连丰”,就在本月,全国两会期间,中国再次定下“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的年度目标。

  不过,在不确定因素愈发复杂的当下,求解端牢饭碗的大国“粮”策,依然是丝毫不可懈怠的大课题。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让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地”和“技”是两个关键抓手。习近平多次强调,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

  “地”是根本。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耕地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严守耕地红线,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习近平一再强调的重中之重。

  此次湖南考察,习近平要求,确保春播面积,细化春季田间管理;要建设好高标准农田,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进一步把粮食单产和品质提上去。

  “技”是出路。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耕地就那么多,稳产增产根本出路还是在科技。保证粮食安全,领先的农业科技是最大的底气。

  在湖南考察期间,习近平强调,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加快种业、农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当然,有“地”有“技”,还要回答“谁来种地”的问题。

  “让种粮也能够致富,进而吸引更多农户参与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真正把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走稳走扎实。”习近平道出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

  |出品人:陈陆军

  |总监制:张明新

  |总策划:俞岚

  |策划:吴庆才

  |统筹:马学玲

  |执笔:阚枫 袁秀月

  |校对:孙静波

  |视觉:徐洋

  |中国新闻网“习言道”工作室出品

【编辑:李润泽】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中国将成立全球安全倡议研究中心

“社区社会组织看着不大,但做的事可不少。”中心负责人王春蓉表示,将带领成员们立足社区教育,围绕亲情陪伴、生活照料、心理疏导等主题,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吸引更多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

好友+1+1+1……这届进博会 新朋友们有何收获?

马尼拉4月23日电 (记者 张兴龙)菲律宾卫生部23日通报说,今年1月1日至4月13日,菲全国报告的麻疹病例数达1817例,是去年同期的近五倍。

马面裙爆火成“龙年战袍” 这个地方一年就卖了3亿元

郑州12月5日电 (韩章云 范晓恒)“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安全作为底线要求。”12月5日,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理事长赵泽良在谈及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时表示,应注重教材、教学模式的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思维。

跨越3700公里 藏族男孩“抬头挺胸”获新生

拍卖信息还显示,这套房产2%的份额已经被多次拍卖。例如在2023年10月17日的一拍中,有买家以32708.24元的价格将其拍下;但随后于2023年10月30日确定交易未履行。

“人机分离”提升作业效率

近年来,菱湖镇通过数字赋能,建成了占地42.5亩的菱湖渔都渔业综合体,为养殖户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化服务。截至目前,当地累计开展技术培训6期,参训人数达1180余人,发放贷款2.5亿元,年开展校企合作项目4项,转化渔业科技成果15项,电商销售额达4000万元;在产村融合方面,菱湖镇打造了数字化现代化渔业园区,创建了渔业万亩方智慧养殖基地,构建了共赢共富新格局。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